第817章 裱糊与兜底_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笔趣阁 >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 第817章 裱糊与兜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17章 裱糊与兜底

  第817章裱糊与兜底

  党争这就闹起来了。

  各旗主之间明争暗斗,朝中大臣或是也对旗主的权势虎视眈眈,或是与旗主暗中勾连往来,操弄权术。

  粘杆处,锦衣卫,镶黑卫都难免卷入其中。

  好在这些内部矛盾还止于小打小闹。

  至少在朱由检看来是小打小闹。

  他这位皇帝的分量不容动摇,也几乎不可能动摇。

  也没人想着动摇。

  很多蛀虫们就是打着这个主意,开始做蛀虫的。

  矛盾在滋生,扩大。

  问题在积累,增加。

  更别说大清帝国承袭了大明,满清两国的部分优良传统,秉持着这些老规矩,使得这个帝国在朱由检,在一些人眼中可谓是千疮百孔,急需裱糊,使得它看着更加体面。

  这事儿朝中一个个有智慧贤德的大臣们在做。

  朱由检也在做。

  只不过一群人是在裱糊大清帝国。

  朱由检在为自己脚下这片土地裱糊未来的蓝图。

  为大变革兜底。

  大事业。

  给一位年轻血气方刚的御史升官加爵,让他奔赴西北整治团练,看着他感激涕零又视死如归的表示定要将团练乡兵加以管束,不能让各地有太多的可战之兵免得对伟大的大清帝国造成威胁。

  让奴人司开展一次对整个帝国境内所有奴籍人口的人种普查,将各族类的奴隶数目报上来后,再由朝中商讨一些特定族类的奴隶是否有机会重新做人。

  给各大已经形成规模,或者尚在归化中的殖民地划定一个免税期,期限过了再向帝国交税

  扭头,朱由检开始努力将自己脑子里那些知识一个个扣出来,亲自绘图,将那些线条与数据一笔笔描绘上去,将那些理论尽量详细的描写出来。

  只可惜十数年已过,这些宝贵至极的知识就算以他的记忆力也难免有些模糊,只能在尽量合适的同时,干脆多留几本副本,不保证细节正确,只保证大方向正确就好。

  而这些知识记录完成之后,由粘杆处,锦衣卫,镶黑旗皆复印留档,等到什么时候朱由检觉得差不多了再由专人秘密编订成书,再送往大清南北两京皇家藏书阁中秘密保存,同时还要再送往美洲一份。

  也就是实在没法对倭子放下戒心,不然东京也会有一份。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还未正式命名,但亮相之后就必然撼动整个世界的巨著,肯定配得上‘大典’二字。

  只不过底是兜住了,但藏匿于皇家藏书阁之中,就是私心了。

  为了不显得那么无耻,朱由检自然得在大典的第一页加两句话,告诫下后世子孙,若是找到这本巨作。

  要真是到时候了,别想着逆转时代的浪潮。

  “主子,您叮嘱的那尊像已造好了。”

  给后世人留话的笔触刚停下,身边的王知恩就紧忙开口了。

  “塑像?交由粘杆处接手。”

  说着朱由检有些脸热,把刚写好的纸张揉碎了丢身旁火盆里。

  得重写一下。

  不然有些不好面对与自己融为一体的人。

  人这位学满满一脑袋的知识是为了优化自己,为了造福社会,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与未来而奋斗的,想不到却是让他朱由检截胡了。

  这本大典,这句话还得摆在人塑像前面呢。

  “等等,先看看吧,朕看看像不像。”

  像谁?

  王知恩肯定是不会多问的,埋头应声前面安排皇帝出行。

  不过他倒是看过那塑像,挺奇怪的。

  皇帝亲手画的像,特地叮嘱就照着画像雕塑,这但凡出了什么闪失惹的皇帝不满,就算皇帝不朝他们九族下手,那这辈子也差不多到头了。

  所以结果自然是令朱由检满意的。

  “不错,过两天还会有另一幅人像送来,还是塑像,但这次可以把身子做的威武雄壮些,就照着武神像的模子做。”

  朱由检自己的神像摆的到处都是,所以这两尊塑像怎么也得安排上。

  也得建个庙。

  反正宗教信仰这一块儿,绝大多数华夏人民追求一个实用性。

  拜谁都可以,不如拜拜这两位。

  只要不跟着佛道或天主教,也算为大兜底计划宗教信仰层面做贡献了。

  没错,科技都有准备,宗教信仰自然也有。

  太平天国这事儿吧肯定不能让它闹起来了。

  佛,道,伊斯兰也一样。

  大力推动外来宗教本土化,尝试扩大地方豪强,官僚世家与宗教的矛盾,使得二者内耗,限制宗教力量。

  科技,宗教。

  还剩下一个文化。

  文明。

  这事儿倒是不太需要朱由检操心。

  日不落帝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世界各国的门户之后,他们所展现出的相对先进的语言,书籍,科技,世俗价值观自然会使所有人或被动,或主动的学习与接受。

  这日不落帝国的文化还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其分量早已与当今世界其他文化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更可气的是,这样的帝国有两个,却用着同一种文化体系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人。

  两个帝国的生产力还格外的高。

  书籍印了一茬又一茬。

  要多少有多少。

  配合着两个帝国的扩张,猛猛的向外输出。

  最明显的输出成果就是大清帝国西北边的沙皇俄国。

  每一个在天朝上国边儿上的国度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而本就是封建奴隶制帝国的沙皇俄国发觉在他们西方的那些国度似乎并没有那么强大,也没有那么值得学习之后,自然看向了更强大且先进的东方。

  当然,这是在被土尔扈特汗国用先进的中国火器暴揍一顿后才领悟出来的道理。

  此后不过两三年时间,沙皇俄国朝着大清京师派出了六个大规模使团,处理边境冲突,贸易等问题之余,使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中国购置书籍,招揽技术人才,以及狂买各类高档奢侈品。

  当代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甚至想要搞个和亲,拉近关系好吸收先进文化技术。

  只是被朱由检婉拒了。

  朝臣对此多有些惋惜,认为这沙俄也是个大国,更是西方世界接壤,多多亲近一下总没错。

  一个个完全不知道沙俄皇室女人的恐怖之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iii.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ii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