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持久战_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笔趣阁 >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 第791章 持久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91章 持久战

  第791章持久战

  第一日很安稳。

  是因为两国公约规定了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必须得跟当地平民传信,让他们准备投降或提前撤离或听安排。

  条约截止之前,两国大军早已在前线聚集,要动兵就不可能小规模出动。

  第二日,浩浩荡荡的大军便在华夏大地上蠕动了起来。

  大清三路大军无一例外都是猛然前压,明军持守势依靠防线与清军交战,后面的人叫的凶,但站在第一线的明军将领还是理智的。

  而这次的战争与此前数年前任何一场战争大为不同的地方也就当场体现了出来。

  底线不得不高。

  即便是老黑旗的野人蛮子,明军中的兵油子杀才,两军一心想从对面发点战争财的那些人,也得注意下这整顿了三年的军规军纪,以及满地乱跑的记者。

  新闻自由嘛。

  朱由检特意在南北都安排上了的。

  在没有火炮火器之前人杀人效率就已经够高了,如今各种乱七八糟的热武器在清军与明军中间配的越来越多,真要杀掠平民那效率可太高了。

  光是军法军纪和公约不够,那就让中国舆论再给加上一层约束。

  不管是小规模屠戮还是直接屠城,总之被发现了就得登报,让天下人知晓,确保眼下的大清在这南征之战不能和满清一个样。

  同时也让整个世界好好看着这一场他们同样期待已久的内战。

  而这战争的开端并没有什么爆炸的大消息。

  三年时间布局,双方早已将对方摸的透彻,战壕防线挖的到处都是,一开始只能依仗枪炮对垒打呆仗。

  不过这也足够给围观这场战争的所有人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了。

  大小火炮对轰火枪对射,极少有冷兵器肉搏,且火力与同时期全世界其余地区对比格外的骇人。

  又因为燧发枪大批列装,又点出了膛线,定装火药,米尼弹等科技,精准度有保障后几乎跳过了排队枪毙环节,只依靠战壕散兵线对射。

  这种高烈度的对轰与对射,对于作战双方来说都很憋屈与不适应,装备上来了,战术也点了些,但两军都未摆脱冷兵器作战风格。

  但对围观者,特别是内战双方之外的国度与势力来说,却是肉眼可见的降维打击!让他们惊惶不已!

  济南。

  作为南北铁路的中转地,这座在此前饱受战争与天灾摧残的城市恢复的很不错,眼下,它也是明清交战的最前线城市,是抵御正黑旗南下的第一道关口。

  城市北方炮火连绵不绝,城内的居民也听着传闻,看每天的报纸上如何描述前线战事。

  “是不是太过安稳了些。”

  “哪能咋,你想上前线?”

  茶摊边上,不少工人端着甜沫就油旋,家底厚实的就两个油乎乎的肉包子,挤一块儿一边吃一边听说书先生讲报。

  偌大的南京并没有因为战场就在眼前而掀起骚乱。

  因为早在条约截止第二天,北边的正黑旗就送来了劝降书,并表示大军到济南城下时就算不投降,只要城内只要不动兵戈,不干扰大军南下就好,大军不会攻城惊扰城内居民。

  正黑旗只是要占领济南的铁道线路,支应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南京。

  连续三年的宣传里都将战争与平民割裂开来,眼下济南城内居民不信也得信。

  “咱们这地方不好守啊,高集一地丢了,赵官那儿有条河,我觉得能不能守住就看哪儿了。”

  “感觉还是靖南侯爷靠谱一些,年前换将的事儿在军中还闹了一阵子呢。”

  黄得功自然得换。

  隆武帝得知北面的大清皇帝身份后,黄得功这个曾经在崇祯朝做过京营总兵的大将自然不能用了,靖南伯这个爵位还是崇祯给封的呢。

  连带着与黄得功私交甚好,以兄弟相称的黄蜚也被调离了前线。

  当然,短时间内呆仗换谁来打都一样。

  换黄得功这个喜欢亲自上阵冲锋的大将,前线风险可能还更高一些。

  朱由检对此也很满意,真要让黄得功对上黑旗军,战败之后大概率是活不下来的。

  不过手头信件中苦口婆心劝诫的字句还是惹人咋舌。

  是黄得功送来的。

  事情瞒不住了,那他自然也知道北边的大清皇帝是一手将他从行伍小卒一步步提拔到伯爵的崇祯皇帝。

  面对一南一北的僵局,他表示皇位是崇祯陛下亲自传下去的,那只能求崇祯陛下做个太上皇了,如此天下朝夕便能光复大明天下。

  朱由检不能说他很天真。

  只能一笑置之。

  “复社活儿干的不好,一个个还是放不下架子,这样教书就算有人捧着,小民们紧赶着来学,那也不好得人心。”

  放下信件,与大明的战争除了大致战报以及各路监军对军队军纪的监察之外,朱由检都是不看的。

  知情者认为这终究是老朱家同室操戈,且崇祯皇帝还换了国号以鞑子身份示人,终究理亏所以避嫌。

  实则是他现在有另一场战争要打。

  王知恩陪在旁边,手里正捧了几封新折子来,看上头名字多有大清朝中大佬所书。

  标题一看就是弹劾的折子,个中用词颇为激烈。

  “陛下?”

  朱由检看也不看他:“关于复社的直接打下去,关于新政的留中不发,去抽两个下手没那么狠的折子送上来。”

  “嗻。”

  战争的浪潮下,大清国内却是暗流涌动,什么人什么组织又干了不少大逆不道的事儿,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朝廷里的老爷们精明得很。

  影响地方稳定了,动摇国本了,妖言惑众了,都得狠狠的打压。

  就算皇帝默许了,那威胁到老爷们的地位了,那也不能坐视不理。

  书是能乱教的吗?教的东西不对劲就该死!

  扬言放奴的就更是该死了。

  悄咪咪的结社私下说说无妨,不闹事儿没人有闲工夫管你们,但要往报纸上搞,还要教给别人,往官办学校教材里搞。

  还要在朝堂乃至军中诸旗里拉帮结派?

  送到朱由检这里的要人命的折子越来越多。

  说明年轻人干得还不错。

  但不可避免的过于急功近利了。

  “眼下的大清皇帝的气焰哪是你们能打压的,更别说扳倒了。”

  轻笑着让王知恩把自己选中的几个折子拿下去办了,朱由检从桌案前起身,准备去见见朝鲜王李淏与自己的儿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iii.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ii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